







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10国道白狼城至子长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
索引号: | ZDDBG223624 | 发文字号: | 陕交函(2017)93 |
发布机构: | 建设处 | 公文时效: | 有效 |
名称: |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210国道白狼城至子长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| ||
主题分类: | 陕交函文件 | 发布日期: | 2017-01-23 |
省公路局:
你局《210国道白狼城至子长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》(陕公路字〔2017〕3号)和初步设计及概算文件均收悉。根据省发改委陕发改基础〔2016〕1451号文件确定的该项目建设规模、技术标准和总投资,经审查,批复如下:
一、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
(一)210国道白狼城至子长公路改建工程起于横山区石湾镇白狼城村,与既有307国道相接,止于子长县瓦窑堡镇枣林村,与既有210国道相接。路线全长47.32公里,基本为旧路改建。
(二)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;设计速度起点至李家岔(K19+480)段19.48公里采用40公里/小时,李家岔至终点段27.84公里采用60公里/小时;路基宽度除安定镇过境段(K31+695~K33+929)及栾家坪至郭家坪段(K40+340~K44+327)6.22公里采用12米外,其余路段均采用10米(桥梁与路基同宽);新建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-Ⅰ级,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/100,小桥涵及路基1/50,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.05g;其他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执行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》(JTGB01-2014)。
二、路线
(一)路线起自白狼城,向南沿旧路改建,经柏山寺、李家岔、唐家川、安定镇、栾家坪、郭家坪至终点枣林村。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,原则同意其设计。
(二)初步设计综合考虑地形地质、城镇规划、征地拆迁、工程规模及投资等因素,对4段共3.74公里路线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。结合地方政府意见,原则同意石窑台段采用新线方案,崖窑沟段、庙沟段采用旧路改建方案,李家岔段采用隧道较短的方案。
(三)路线平、纵面技术指标及平、纵配合基本合理。下阶段应根据详勘资料,结合沿线地形、地质、水文条件及旧路状况,进一步优化平、纵面设计,合理控制工程规模,节省工程投资。
1.结合旧路位置、旧桥影响、平交设置等因素,进一步优化K27+308、K37+829、K40+264等处平面线位。
2.根据旧路资料,进一步细化旧路加宽平纵面线形拟合设计。
三、路基、路面及排水
(一)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形式、组成参数和一般路基设计。下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:
1.加强沿线湿软地基、虚填土、湿陷性黄土、高边坡、滑塌、桥涵台背及挡墙基底等的地质勘察工作,进一步优化相应设计,确保路基稳定、经济合理。
2.加强旧路路基、路面、防护、排水等病害调查,进一步完善旧路评定资料及修复治理方案,充分利用旧路,并做好新旧路基的拼接设计。
3.全线弃方较多,应与造地相结合,进一步优化弃土场设计,做好排水、防护、复耕等综合设计,避免因暴雨影响产生次生灾害及水土流失。
(二)原则同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设计。新建路面面层结构厚度9厘米,即4厘米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(SBS AC-13)上面层,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(AC-20)下面层,下阶段应根据交通量组成等因素,进一步验算路面基层、底基层厚度,合理确定结构组成。旧路利用应根据检测资料,分段合理拟定路面补强结构形式及厚度。
(三)原则同意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。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过村镇路段、高边坡、桥头路基、弃土场等排水设计,确保排水顺畅。
四、桥涵
(一)全线设桥梁1937米/29座,其中新建大桥556米/4座、利用大桥225米/1座,新建中桥591米/8座、利用中桥332米/8座,新建小桥26米/1座、利用小桥207米/7座,涵洞129道,原则同意桥涵设计方案。下阶段应根据详勘资料,结合桥位处的地形、地质、水文条件等进一步优化桥孔布置方案,合理确定墩台位置及型式,确保结构安全可靠、经济合理。
(二)原则同意新建桥梁上部结构采用16、20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及箱梁,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,柱式、肋式及重力式台,桩基础及扩大基础。应进一步补充完善全线桥址区的地质、水文等资料,合理确定桥梁墩台基础埋置深度,并根据地勘资料进一步优化桩基长度,完善桥头排水及岸坡防护等设计。
(三)原则同意全线旧桥涵利用方案。下阶段应进一步补充完善既有桥涵技术状况等级和检测评定资料,合理确定旧桥涵拆除或利用方案,优化修复加固设计,确保结构安全。
(四)应根据路基排水等需要,充分考虑旧涵状况、清淤疏浚等因素,进一步优化涵洞布设位置、形式及孔径。
五、隧道
(一)全线设隧道2175米/2座,其中新建李家岔隧道405米/1座,利用强家梁隧道1770米/1座,原则同意隧道布设方案。下阶段应结合地形、地质条件,进一步优化李家岔隧道平、纵面线形,合理确定隧道洞口位置、洞门型式及进洞方案,完善洞口边仰坡防护及排水等设计。
(二)原则同意隧道建筑限界采用净宽10.0米(1.0米检修道+0.5米左侧侧向宽度+2×3.5米行车道+0.5米右侧侧向宽度+1.0米检修道),净高5.0米,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方案。
(三)原则同意李家岔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方案,下阶段应加强地质勘察,进一步优化隧道围岩类别划分,结合陕北地区已建工程经验合理拟定支护参数及排水方案,确保结构安全可靠、经济合理。
(四)原则同意李家岔隧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,照明采用LED灯具拱顶侧偏单排布灯方式,配置灭火器消防设施。下阶段应进一步优化隧道机电相关设计。
(五)应进一步补充完善既有强家梁隧道调查检测资料,合理利用既有设施,做好必要的修复整治设计。
六、交叉工程
全线设平面交叉58处(8处与等级公路交叉,50处与农村道路交叉),交叉方案布设基本合理,原则同意其设计。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与等级公路平交的渠化设计,加强平交口的警示和预告标志,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,确保行车安全。
七、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
(一)全线标志、标线、护栏、里程碑、百米桩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执行了部颁规范及省厅有关文件精神,原则同意。下阶段应按《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(试行)》,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。
(二)原则同意本项目根据管理需要设1处养护工区,核定占地面积18亩,养护工区下阶段应完善相应规模应严格控制及设计,且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规定。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房建功能。
八、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
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方案基本合理。下阶段应根据环评报告批复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设计。
九、概算
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基本符合交通运输部颁布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、预制编制办法》(JTG B06—2007)和《公路工程概算定额》(JTG/T B06-01—2007)及我省有关规定。经审查,核定本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为515,860,861元。
(一)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410,416,082元。
(二)核定设备及工具、器具购置费257,427元。
(三)核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11,771,953元。
请你局据此批复,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;按本批复要求认真优化设计方案、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,防止建设过程随意设计变更;完善相关审批手续,确保本项目依法、合规建设;严格项目法人管理,积极筹措建设资金,严格控制工程投资;切实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,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。项目由延安市交通运输局和横山区、子长县政府组织实施,总工期2年(自开工之日起算)。
陕西省交通运输厅
2017年1月22日